股市杠杆格尔软件因此被上海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中介机构追责“造假帮凶”:资本市场净化的关键一步
在资本市场的生态中,财务造假犹如一颗毒瘤,侵蚀着市场的诚信根基,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泽达易盛财务造假案曾引起轩然大波,如今,与之相关的后续发展再次成为市场焦点——三大IPO中介机构对参与造假的相关方发起追偿诉讼,这一行动意义深远,影响着整个资本市场的走向。
泽达易盛造假案回溯
泽达易盛通过与关联方签订虚假合同、开展无商业实质业务等手段,在2016 - 2019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42亿元,虚增利润1.87亿元 。上市后,其2020年和2021年的年报依旧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收和利润。这种严重的欺诈发行与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严重误导了投资者,破坏了市场秩序。最终,2023年4月,泽达易盛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公司也因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规则,于2023年7月7日被上交所终止上市摘牌。
众多投资者因泽达易盛的造假行为遭受巨大损失,随后向泽达易盛及其IPO中介机构东兴证券、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等发起诉讼,要求赔偿。面对投资者的诉求,这些中介机构承担起连带责任,合计赔付及缴款约4.93亿元。
中介机构的反击:起诉追偿“帮手”
在承担巨额赔付责任后,中介机构选择不再沉默,转身拿起法律武器,向参与泽达易盛造假的相关方追偿损失。2025年8月中旬,格尔软件发布公告,称上海金融法院已受理天健所、东兴证券、康达律所对其提起的追偿权纠纷案件。格尔软件只是39名被告之一,被告中还包括37家公司及2名自然人。
此前,经上海证监局查明,2018 - 2021年期间,格尔软件及其子公司与泽达易盛开展无商业实质的采购、销售业务,导致公司披露的年报财务数据失真。2018 - 2020年,公司虚增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1年则虚减该指标;同时,2018年和2020年也存在虚增营业收入的情况。2023年5月,格尔软件因此被上海证监局出具警示函。此次中介机构对格尔软件等被告的追偿诉讼,索赔金额明确,天健所、东兴证券、康达律所分别请求判令被告支付向投资者赔付及向中国证监会缴纳款项的本金及利息1.23亿元、2.15亿元、0.33亿元 ,并要求部分主体承担连带责任。
康缘药业的“沉默之谜”
泽达易盛的虚假业务对手方并非只有格尔软件。经证监会调查,2019年,泽达易盛子公司通过与康缘药业签订合同,虚增营业收入283.02万元,虚增利润244.39万元。康缘药业与泽达易盛的关系匪浅,2016年,康缘药业控股股东康缘集团开始参股泽达易盛,2018年再次参与增资 。截至泽达易盛上市前,康缘集团持股3.05%,上市后虽持股比例稀释,但在2021年年报中仍位列第三大无限售条件股东。
令人疑惑的是,与主动披露涉诉信息的格尔软件不同,截至相关报道发布时,康缘药业尚未公告与泽达易盛案相关的诉讼信息。当外界就此向康缘药业求证时,公司也未作任何回复。这不禁让人猜测,是原告方未起诉康缘药业,还是康缘药业故意隐瞒涉诉情况?无论哪种原因,康缘药业的沉默都与资本市场所倡导的信息透明、及时披露原则相悖。
案件影响与行业展望
此次中介机构起诉追偿“帮凶”的行动,开启了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主动追责配合造假方的先河。过去,中介机构在面对财务造假时,更多是被动承担赔偿责任,如今主动出击,彰显了中介机构维护自身权益、净化市场环境的决心。从监管层面来看,这与国家强化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的政策导向相契合。202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相关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 ,严厉打击配合造假行为。中介机构的此次行动,是对这一政策的积极响应,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建立更严格的诚信约束机制。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一案件敲响了警钟,任何参与财务造假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的严惩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在未来,上市公司会更加谨慎对待信息披露和业务合规性,不敢轻易涉足造假行为。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中介机构的积极追偿让他们看到了资本市场自我修复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泽达易盛财务造假案的中介机构追偿诉讼,是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见证了中介机构从被动担责到主动维权的转变,也预示着资本市场在打击财务造假、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将不断完善,向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长宏网-炒股平台配资-股票账户怎么开通杠杆-炒股配资官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安全杠杆炒股治法:温经散寒
- 下一篇:股票配资排名正股最新价为2.0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