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股票配资开户比普通茯苓多了宁心的功效
文/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图片
如今失眠的人越来越多,且明显往年轻走 —— 高中生为升学熬夜刷题,躺下满脑子知识点;刚入职场的年轻人被 KPI 压得焦虑,凌晨两三点还在刷工作消息;还有人因抑郁症、强迫症,或是长期吃左匹克隆、地西泮、艾司唑仑等西药助眠,结果越吃越依赖,睡眠反而更差,头晕、记不住事成了常态。后来想换中药,又要扛戒断时的烦躁、心慌,这让调理难上加难。在我看来,现在调失眠,不能只盯着 “睡不着” 开方,得先考虑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再做好西药戒断的过渡,才能真正帮到患者。
中医对失眠的理解,早有成熟的体系。《黄帝内经》说 “人卧则血归于肝”,我常跟患者打比方,这就像晚上家里要收东西,肝把白天用散的气血收拢养护,第二天才有精力;“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 则说明,阴阳得像白天黑夜一样有序交替,一旦乱了,睡眠自然出问题。到了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里提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这话点透了关键 —— 很多失眠不是 “邪气” 太盛,而是自身 “正气” 不足,比如气血不够养心神,或是脏腑功能紊乱,所以调治得先补不足、调紊乱,再谈安神。
心脾两虚型失眠是最常见的,多是 “思虑过度、劳累过度” 的人。学生担心考试失利,上班族焦虑项目出错,长期琢磨事,把心脾的气血耗空了。他们不光入睡难、易醒,还总觉得累,脸色发黄,吃不下饭,脉象细弱。我用归脾汤时,会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白术选 6-9 克,健脾又不燥,避免上火;茯神用30 克,比普通茯苓多了宁心的功效,更贴合失眠需求。要是患者头晕,不会只加熟地 9-30 克,还会配 9克陈皮,因为熟地滋腻,怕堵了脾胃影响气血生成;心悸明显的,加麦冬 6-15 克、五味子 3-9 克,既能补阴又能敛气,比单加安神药更管用。
胆胃不降型失眠,现在年轻人占比越来越高,多是爱吃火锅、奶茶,又爱熬夜的群体。胆要疏泄、胃要降浊,晚上本该是两者休息的时间,结果辛辣甜腻的食物堵在胃里,胆被迫 “加班”,气机往上逆,心神被扰,自然睡不着。这类患者常说 “胸口闷、嘴里苦,躺下还反酸”,我用温胆汤时,半夏和竹茹各取 6-9 克,搭配着清胆和胃,效果比单用药好。口苦明显的,加黄芩 3-6 克,清胆热又不苦寒伤胃;嗳气反酸严重的,加旋覆花 3-6 克(包煎)、代赭石 6-9 克(先煎),这两味药能把逆上来的气机 “拉回去”。还发现这类患者多有点胆小易惊,会加 3-6 克石菖蒲,化痰又开窍,比单加远志更能稳心神。
阴虚火旺型失眠,常见于长期熬夜的人,比如程序员、自媒体从业者,盯着屏幕到后半夜。他们除了睡不着,还手心脚心热、夜间盗汗、口干得要起床喝水。我用天王补心丹时,生地黄用 15-60 克,滋阴还能清虚热,比熟地更合适;玄参只放 3-6 克,怕太寒伤脾胃。潮热盗汗明显的,加知母 3-6 克、黄柏 3-6 克,但会提醒症状减轻就减量,避免长期吃伤阳气;口干严重的,加玉竹 6-9 克,比沙参更滋润,还能补点气,防止越补越虚。
心肾不交型失眠,多见于中老年人或长期吃西药助眠的人。肾阴亏虚,没法往上 “浇灭” 心火,心火上浮扰心神,导致睡不着。患者常说 “腰酸腿软、心里发慌、口干”,我用黄连阿胶汤时,黄连选 3-6 克,不会太苦让患者难接受;阿胶 6-9 克烊化,分两次加,避免一次放太多腻住肠胃。肾阴亏得厉害的,加熟地 6-30 克、山茱萸 6-9 克,补肝肾固根本,比单加滋阴药管用;五心烦热明显的,只加知母 3-6 克,不用黄柏,因为这类患者多是虚热,黄柏偏清湿热,不对症。
肝火扰心型失眠,多是爱生气、压力大的人,比如管理层、老师,天天处理琐事,肝气郁久化火,往上冲扰心神。他们除了失眠,还烦躁、脸红、口苦、大便干。我用龙胆泻肝汤时,龙胆草只放 3-6 克,太苦太寒怕伤肝阴;黄芩和栀子各 3-6 克,清肝火又不过度。头晕头胀严重的,加石决明 9-12 克(先煎)、牡蛎 9-12 克(先煎),平肝潜阳 “镇住” 火气;大便干的,加 3 克大黄(后下)配 15 克玄参,通便又滋阴,避免泻得太狠伤津液。
痰热扰心型失眠,多是饮食不节制的人,爱吃肥肉、甜腻食物,脾胃运化不了,痰湿化热裹住心神。患者睡不着、多梦,还胸闷、痰多、嘴里发黏。我用温胆汤时,竹茹用到 60 克,枳实 3-6 克理气化痰不耗气;陈皮 3-6 克配半夏 6-9 克,燥湿又和胃。痰热重的,加黄连 3-6 克、瓜蒌 6-9 克,清热化痰除根;恶心呕吐的,加藿香 3-6 克、佩兰 3-6 克,化湿和胃,比单加止呕药贴合病因。
之前遇到过一个吃了三年地西泮的患者,每天两片才能睡,停药就心慌烦躁。我给他调方时,没直接用安神药,而是在归脾汤基础上加柴胡9 克、郁金6 克疏肝解郁,缓解戒断反应;再加党参30克、白术15 克补脾胃,因为长期吃西药伤了脾胃,气血生成不足,睡眠难改善。他坚持两个月,地西泮减到半片,睡眠也能到五个小时,这就是 “先调基础,再治失眠” 的道理。
还有些患者是多证型夹杂,比如心脾两虚兼痰热,既有乏力、食少,又有胸闷、痰多。这时会各取一半方药,白术 6 克、茯神 9 克补心脾,半夏 9 克、竹茹 30 克清痰热,再少放 3 克陈皮理气,避免补泻冲突。而且年轻人多爱喝冷饮、吃外卖,调方时会多加点茯苓、白术健脾化湿,比单加安神药更能从根上改善。
要强调的是,中药用量得灵活调整:老年人、儿童体质弱,剂量要酌情减;肝肾功能不全的,要避开伤肝肾的药,比如把木通换成茯苓。上述剂量只是常规参考,实际用药必须找专业中医师面诊,根据望闻问切结果调整,千万别自己抓药,以免药不对证耽误病情。
现在失眠问题越来越复杂,不是一个方子能解决的。得兼顾西药戒断过渡、年轻人生活习惯,还要考虑体质差异。我常跟患者说,调失眠像 “修房子”,先打好气血、脏腑的 “地基”,再用安神药 “盖房顶”,配合早睡、少吃辛辣甜腻食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只靠吃药不改变习惯,就算暂时睡着,也容易复发。说到底,中医调失眠不是 “治睡不着”,而是调整身体平衡,身体顺了,睡眠自然就好了。
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公众号留言,我为你专业分析亲爱的各位网友,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
在交流中,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不知如何应对,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存在健康困惑。
现向大家说明: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为大家做辩证分析。
但因网络交流限制,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望理解。
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树立正确健康观念。
本文内容原创,如有转载请标明 “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侵权必究。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弘道》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长宏网-炒股平台配资-股票账户怎么开通杠杆-炒股配资官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